这个时代的农民,实在是太脆弱了,一分一毫的变动,就会导致大面积破产,王安石的青苗法就是一个反面例子。
而对于王愬等人而言,原先担心人力单薄的问题根本不存在。
当他们趁着察哈尔、科尔沁骑兵还未南下之际,袭击攻破真定府曲阳、阜平二线,只是把旗号打出来,数日间,竟收拢达三千余众。
但这些人有老有少,参差不齐,大多都只是流民而已,若真是遇到八旗劲旅,怕是连一合之力都没有。
可问题是,现在北直有八旗吗?除非多尔衮不守北京了。
至于那些分散各地的绿营散勇,在人数优势的情况下,恐怕还真不比这些流民强多少。
王愬一开始是对这些流民不太感冒的,但锦衣卫希望他能裹挟更多的流民,越多越好。
王愬也逐渐反应过来。
自己这几百人,若是对方干脆把自己放在一边,干脆不理,其实也不能破坏什么。
但如果能尽量裹挟丁口,其他不言,起码清廷的财税、粮草、丁壮征发,会被自己极大破坏!
想清楚以后,王愬干脆就在太行山沿线,学起了农民军早期的套路。
攻打府县,开仓放粮,裹挟人口,再攻打更大、更多的府县。
再加上榆园军的策应和影响,数月间,北直抗清义军沿着太行山脉,在保定、真定、顺德、广平各府风起云涌。
除却府城以外,其余县城、卫城,义军基本上都是来往自由。
察哈尔、科尔沁入关以后,一度倒也凭借战力优势,将这些义军打压不少,但很快,随着规模扩大,已经杯水车薪。
尤其王愬那几百骑兵的存在,仿佛是一大团棉花里面,藏着一小块锋利的刀片,尤其让清兵吃了不少亏。
每当他们对上一般的流民武装,高歌猛进之际,这支藏起来的骑兵便会忽然从其侧背突袭,咬下一块肉来。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所以说,现在最大的问题,还不是战事?”
朱由榔皱眉看着手中南京方面急递过来的内阁奏章,以及两份内阁签发的公文。
文中,瞿式耜提到了三件事情。
其一,是北方政权重建。
北方诸省,这番战胜之后,瞬时间就要多出几十个府,数百个县,需要大量的得力官吏人手。
但官员选用又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
那就是光烈朝毕竟是依托于南方建立的政权,朝中官员,均以南居多,尤其是两广,如此一来,恐难平衡,容易为日后党争埋下隐患。
这话,也就是瞿式耜这种从龙元老敢说了,其余人,无论支持哪一方,都容易招人记恨。
其二,便是北方的流民问题。
只是已经从清军手中完全光复的淮北、襄樊地区,流民问题就不下数十万。
可以想象,在完全拿下山东、河南、北直、山西各省以后,明廷所要面对的问题更加深重。
这几乎是一个无底洞,要吞没不知多少粮食、银钱。
故而,内阁加大了今年夏收粮食的收购,财部增派三百五十万元预算。
但在这个决议在七科(六部增设了财部,六科自然也要增设财科)那边,遇到了钉子。
财科认为光烈七年,内阁批复的财政支出实在太多,有赤字风险。
仅军费一项,先后已经不下两千万,毕竟是战时,这倒是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