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宣武门,雅儿没有在跟着,宝玉朝着大殿方向走去,路上老远就有一位熟悉的身影在打招呼。
“贾相、好久没有上朝了,今儿个来得得这么早。”王凯来笑道。
宝玉一看正是礼部尚书,他对此人并无好感,加之想到其外甥之婚事,总觉得别扭。
原来此人就是薛宝琴当初待嫁之人梅翰林家的舅舅,此人执掌吏部多年,朝中颇有势力,但宝玉不看好他们。
“原来是王大人,你怎么也来这么早。”宝玉道。
“我们年纪大了,老了,腿脚不利索走得慢,只有提前出发来早点。倒是贾相年轻有为,羡煞旁人,年轻一代之楷模啊!”王凯来笑道。
“王大人谬赞了,您老朝中老臣,我们后辈楷模才是!”宝玉也会笑道。
正说着,就见后面陆大人及张大人也来了,见到宝玉老远就打招呼起来。
“贾相今日来得真早,这休息一段时间可是休息好了。”张大人笑道。
“张大人说笑了,只是出去走了一趟,不敢休息!”宝玉笑道。
陆天元也走到宝玉跟前,两人见面一笑,击掌相迎。
三人边走边说就到了乾清殿
门口,这时大殿门口已经站了不少人,都是朝中老臣居多,见宝玉一行过来,都朝他们行礼打招呼。
时辰已到,朝中文武大臣都整齐地站立在大殿上,等着皇上临朝。
时辰已过,还没有看见皇上的身影,下面大臣都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皇上平日都是准时上朝的,今日为何到现在还没有来。”大臣纷纷议论道。
就在大家都在议论纷纷的时候,就见李太监匆匆跑了出来喊道:“皇上驾到!”
众大臣都赶忙伏地跪拜,只见皇上龙行虎步地走到龙椅上端坐。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大臣喊道。
“众爱卿平身!”皇上道。
众大臣谢完后起身站立,文武大臣分列两班。
宝玉、张大人、王大人、陆大人位列各列之首,李太监顿顿嗓子道:“各位大人可有事奏报,有奏折先递交上来。”
李太监话音刚落,只见十几个人走出来将折子恭敬地递了上去。
皇上看着众大臣始终没有说话,待大家把折子都递了上来,这才拿起一本看了起来,一会又放下看另外一本,看了大概有五六本,最后就把折子放在一边继续看着大家。
下面大臣纷纷议论起来,就是没有人敢第一个说话,这时张大人站了出来道:“各位大人欲言又止,微臣斗胆就说出大家想说的话吧!如今京城谣言四起,多是指向边疆王公贵族。各位对此有什么看法尽管在朝堂上讨
论,共同寻求解决之法。”
皇上这才说道:“刚才张爱卿所说的没错,各位奏折上也写着,种种迹象表明,有人想在朕的天下里闹事,且不论真假,无风不起浪,众爱卿都谈谈吧!”
皇上说完,把目光投向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