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她就开始收拾东西,按照小哥说的,她也得抓紧步子了。
李氏见她一回来就钻进了屋子,进去一看,屋里十几个箱笼都打开了,炕上床上都是衣裳,“这是在干什么?你不是去见老里正了吗?”
周果叹气,“娘,老里正估摸着不大行了,还能不能吃到年夜饭还不知道呢。”
李氏沉重道:“谁说不是呢,人老了,逃难的时候耗费了那么多精力,早些年就不行了,他能撑到现在,我们都知道是为了什么。”
周果道:“我知道,我明日就走,明年回来的时候,就把这件大事给了了。”
她其实早就有能力做这事了。
今年南边各地也都已经没了仗打,他们逃难来的那一路上也稳定了,就是一直腾不出手来,明年待天下稳定了,她把小叔叫上,这件事他也得跟着。
李氏点头,“那也好,不然每次去看他,见他这么苦苦撑着,大家都难受。”
立即帮忙,“我帮你收拾东西,你要找什么?今年你姐又给你做了一件黑貂,长衫样式,贵气十足,你肯定喜欢,把那件给带带上,还有这几件斗篷,都是新做的,料子还是虎子送来的,据说布庄里最好的货……”
周果看着这黑貂银貂,好看是好看,但是,“娘,南边没有那么冷,没到要穿貂的地步,这些斗篷就够了。”
李氏不由分说都拿出来,“这事你得听娘的,出门在外,什么都能将就,就这吃穿住不行,你说你成日都在路上,大冬日的要是不穿厚一些,着凉了可不是小事!宁可穿厚一些,也不能生病啊,你身边人那么多,东西又不用你自己搬,你怕什么?带着带着,都带着。”
都带着,最后收拾出来四五个箱笼,里边全都是衣裳。
周果看着这五个箱笼,无奈,“娘,我们轻车从简,这五个箱笼怎么搬的走呢?”
李氏道:“你不是有一辆马车吗,那马车花了那么多钱,还是两匹战马拉的,这么点箱笼都拉不动?你把那马车带上,让这两丫头专门管你的吃喝拉撒,你在外两年不回来,娘也放心。”
一旁的两个丫头大概十五六岁,有些黑,但浑身收拾的利索,做事也很利索,毫不拖泥带水。
这么多天来,虽然一直在她身边伺候,但没有什么多余的话,比之大暑小暑来说,话少的多。
她很清静,也很满意。
听了她娘的话,“那行吧,带着就带着吧。”
李氏笑开了花,转身又让人从厨房搬来三个小箱笼,道:“这些是给你自己准备的吃的,不多,就不要分给别人吃了,你走哪带着一百多人,这么点都不够一顿吃的,自个留着慢慢吃,都是家里的。”
她就怕在外面周果吃的不好,这次回来,脸都瘦了一圈,这孩子在外面遇到了什么事都不会往家里说,她不知道,只能在这些小事上,多多做准备。
周果打开一看,里面塞的满满当当的,连根针都插不进去,山珍海味应有尽有。
李氏道:“我把家里那根百年参切了一半也给放里面了,你带着。”
周果道:“你把那带着做什么,外面天高地广的,只要有钱,什么买不来?这东西还是留给家里,以备不时之需。”
说着就压弯腰找。
老爷子道:“你就带着吧,家里不是还留了半根吗,除了这个还有不少参,行船走马三分险,你带着关键的时候能救命。”
那根五十年份的参给周大仓带走了,这根百年参大,切一半也不小,根须都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