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1章
今日洪武大帝可谓是异常的兴奋,与诸多儒士们对酒当歌,可谓是不亦乐乎。
趁兴之际,洪武大帝甚至当着诸多儒士的面来了一首诗。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
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
洪武大帝一首描绘庐山壮丽景色的诗落下以后,宋濂,刘伯温,桂彦良,宋讷,钱宰等人那是赞不绝口。
能在诸多文人之中出尽风头,对于洪武大帝来说可是一桩美谈。
“咱虽然是个大老粗,但对于诗词歌赋还是挺有心得。”
醉醺醺的洪武大帝当着众人的面说道。
宋濂赞不绝口的说道:“圣上虽然开蒙迟了点,但历来所作的诗词都别有一番风味,令人钦佩呀。”
桂彦良抚须说道:“宋兄言之有理,倘若圣上从小就开蒙的话,那至少是一个儒学大师呀。”
听着众人的溢美之词,洪武大帝欣喜不已,脱口喊道:“今夜咱们不醉不归。”
洪武大帝要和众人不醉不归,身负监国重任的朱标却是不能这样潇洒如意了,浅尝辄止的喝了几杯以后,悄无声息的溜走了。
等到朱标出了议事厅以后,却得知朱雄英早就溜走了。
翌日,又是七天一次的朝会。
朝会上朱标询问了群臣,关于灾民粮食种子是否发放到位的情况。
又询问了陕西,山西,河南,河北之地今年水利设施运行的如何。
紧接着又和群臣商议了北平通往江南漕运是否通畅,最后商议了迁都事宜。
朝会进行了约莫三四个时辰的时间。
等到朱标回到御书房以后,又将朱善,汪睿和刘三吾三人请来。
“三位老大人如今年纪逐渐大了,廷议上商议的事情,部署的事情,只需要安排给下面的人去做就行了,不必事事亲力亲为,要着重培养年轻人。”
朱善拱手说道:“殿下体恤微臣,臣自当谨记殿下嘱托。”
汪睿脱口说道:“以后咱们要注重培养年轻人,这大明终究是要靠年轻人的。”
刘三吾说道:“还是听殿下的,以后用心培养年轻的官吏,将来他们入驻内阁以后,草拟诏令,颁布指令等等事宜,可是需要他们尽心尽力,咱们争取在五年内培养出合格的宰执,随后也去学院内任教,继续为大明培养人才。”
听着三人这番话,朱标欣慰地说道:“桂老,钱老等人前来京师任职于学院的事情,三位老大人都知晓了?”
朱善笑道:“自然是知晓了,今晨内阁,六部等都在议论这件事情。”
刘三吾有些不满地说道:“以前圣上曾经不止一次的宣召过吴伯宗,李希颜等人,却不见他们应招而来,如今大明逐渐步入正轨,他们却来了。”
汪睿笑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嘛,人家以前不来是看不到大明的未来,觉得大明立国不过两三年根基不稳,没有前途,如今大明俨然有步入盛世的希望,自然要来了。”
朱标噗嗤一笑说道:“不管处于什么原因,那些儒士能应招而来,去往学院任教,也算是一桩美谈吧,只要他们能替大明培养优秀的人才,朝廷也不会吝于赏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