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款二……接受……”
“条款三……接受……部分权限……开放……”
嗡!
随着它的意念确认,秩序之种雏形内部那绷紧的终焉秩序之力如同潮水般缓缓退去,熵寂奇点的旋转恢复了之前的极度缓慢,蚀解符文的光芒彻底黯淡。濒临崩溃的防火墙压力骤减,稳定性开始缓慢回升!
同时,一道极其微弱、冰冷、却结构清晰的“数据流”,顺着契约建立的意念链接,流入苏烬的意识核心!那是秩序之种雏形开放的部分“终焉秩序”基础解析权限!虽然只是最表层的、关于能量蚀解、法则格式化、熵增引导等基础模块的“说明书”,但对于苏烬和归墟秩序之核而言,这无疑是窥探腐化圣堂核心力量本质的一扇宝贵窗口!
“终焉秩序基础架构……接收中……”
“解析模块加载……数据比对……”
归墟秩序之核如同饥渴的海绵,疯狂地吸收、分析着这些信息,其核心的算力光晕都明亮了几分。对抗腐化圣堂最大的障碍就是对其力量本质的无知,这份“说明书”的价值无可估量!
契约,在脆弱中建立。平衡,在危险中维系。
苏烬暂时化解了迫在眉睫的内部危机,但他没有丝毫放松。这枚名为“零”(苏烬在意识中为其标注的代号)的新生意识,如同一把悬在头顶、随时可能失控的双刃剑。契约的基础是脆弱的“生存”共识,一旦环境改变,或者“零”的认知成长到足以质疑契约,危机将瞬间爆。
当务之急,是恢复力量,并加深对这庇护所和沉眠星穹守望者的了解!
他的法则感知再次小心翼翼地探出,这次不再充满警惕,而是带着探究的目的,仔细扫描这片绝对沉静的空间。
空间不大,呈不规则的椭圆形,直径约千米。构成“墙壁”的物质,正是外面那块獠牙状界域壁垒残片的内层核心。壁垒内壁并非岩石,而是某种高度凝结、呈现出深邃星空色泽的晶体化法则结构,表面流淌着极其缓慢、近乎凝固的星蓝色光晕。这些光晕正是惰性星穹灵能的来源,它们如同呼吸般从空间中央那巨大的星蓝色水滴状晶体灵柩中散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灵柩,是这片空间绝对的核心与光源。
它悬浮在空间中央,高度过百米,通体由一种无法辨识、非金非玉、却蕴含着磅礴到令人窒息的星穹灵能的物质构成。其形态优雅而悲伤,如同凝固的泪滴,又像沉眠的茧。灵柩表面覆盖着古老、繁复、精密到越想象的星辰道纹,这些道纹并非静止,而是在以肉眼无法察觉的、近乎时间停滞般的度缓缓流转、生灭,每一次流转都引动着空间内惰性灵能的微妙脉动。
灵柩内部,封存着一个模糊的、由纯粹星光构成的人形轮廓。它(她?)双臂环抱胸前,姿态如同永恒的安眠,又像是在守护着什么。星光构成的“身躯”并非实体,而是高度凝聚的灵能生命形态,其内部隐约可见更加复杂的、如同星云漩涡般的能量核心在极其缓慢地旋转。一种跨越了漫长时光的古老、静谧、浩瀚,以及……一种深入骨髓的、仿佛承载了整个文明重量的悲伤意蕴,如同无形的潮汐,弥漫在整个空间。
苏烬的感知试图靠近灵柩,却在距离其表面百米处被一层无形的、坚韧而温和的力场柔和地阻挡。这力场并非防御或攻击,更像是一种保护性的“沉眠结界”,阻止任何外力打扰内部的沉眠者。力场中蕴含的星穹灵能精纯而磅礴,带着一种包容万象却又至高无上的意志残留。
“星穹守望者个体……确认……”
“生命状态:深度沉眠……灵能核心活性……低于基准阈值oo……”
“沉眠原因:严重创伤……本源灵能耗竭……自我封存……”
“灵柩结构:高维星穹结晶……法则级沉眠维生装置……”
“外部结界:守护力场……强度等级……法则级……非敌意触碰……无害……”
归墟秩序之核的分析印证了苏烬的感知。这位沉眠的守望者(苏烬根据其形态特征,在意识中将其命名为“伊莎”,取意古老星穹传说中的“守望星辰之女”),状态极其糟糕,近乎于永恒的寂灭边缘。这具灵柩是她最后的庇护所,也是她陷入无尽沉眠的囚牢。
“分析……能量交互……可行性?”苏烬的意志指向空间内无处不在的惰性星穹灵能。这是目前唯一可利用的能量源。
“惰性灵能场……可被动吸收……效率……极低……”
“主动汲取……需突破……灵柩外部守护结界……风险:未知……”
“建议:引导‘零’……分析星穹灵能惰性样本……探索……转化可能性……”
归墟秩序之核将目光投向了契约的另一方。让“零”去分析星穹灵能?这无疑是将双刃剑递给对方。但契约条款三赋予了“零”接触和分析星穹灵能样本的权利。
苏烬的意志冰冷地权衡着风险与收益。被动吸收效率太低,恢复度赶不上潜在的危机(无论是外部腐化圣堂的搜寻,还是内部“零”的不可控变化)。他需要力量!
“执行。”冰冷的指令下达。一道蕴含着惰性星穹灵能气息的微弱信息流,顺着契约链接,传递给了“零”。
“星穹灵能……惰性样本……接收……”
“属性分析:启动……”
“零”的意识波动立刻活跃起来,充满了纯粹的研究热情。它对这完全不同于终焉秩序、甚至带着某种“平和”与“惰性”特质的能量充满了好奇。秩序之种雏形内部,那枚熵寂奇点微微亮起,无形的分析力场扩散开来,开始解析苏烬传递过来的灵能样本信息。
时间,在沉静的空间中继续以近乎停滞的度流逝。
苏烬的能量星云在被动吸收和归墟秩序之核缓慢修复下,结构逐渐稳固,边缘逸散的能量粒子减少。暗金色的归墟寂灭本源如同干涸河床重新汇聚的细流,虽然微弱,却已能形成循环。幽能剧毒在角落蛰伏,如同阴影。那缕罗天圣火本源在星穹灵能持续的、温和的滋养下,如同灰烬中埋藏的火种,核心的温度似乎提升了一丝,燃烧得更加沉静内敛,隐隐透出一丝涅盘重生的韧性。
最大的变化生在“零”这边。
它对星穹灵能的分析似乎陷入了某种“逻辑困境”。终焉秩序的本质是熵增、格式化、趋向绝对冰冷与死寂的“终末”。而星穹灵能,尤其是惰性状态下的星穹灵能,却呈现出一种近乎“熵寂”的绝对沉静与惰性平衡,但这平衡并非死寂,其核心深处蕴含着一种浩瀚、包容、生生不息的“存在”底蕴。这种矛盾性让“零”那基于纯粹秩序逻辑构建的认知模块产生了持续的“逻辑噪声”。
“矛盾……熵值趋近于零……非格式化结果……”
“惰性平衡……蕴含高维度……‘存在’常量……”
“解析……受阻……逻辑模型……需要……重构……”
它传递出的意念充满了困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如同数学家遇到了颠覆认知的难题。这种持续的“烧脑”状态,反而有效地消耗了它本就不多的“精力”,使其核心熵寂奇点的活跃度进一步降低,更加“安分”地待在防火墙囚笼里,专注于它的“研究”。那脆弱的平衡,在一种诡异的“学术”氛围中,反而更加稳固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真正的危机往往源于意想不到的方向。
就在苏烬沉下心,准备尝试引导一丝主动汲取的星穹灵能,加自身恢复时——
嗡!!!
整个沉静空间,毫无征兆地剧烈震荡起来!
构成空间内壁的星空色壁垒晶体出低沉的嗡鸣,表面流淌的星蓝色光晕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水面,剧烈地荡漾起波纹!空间中央,那巨大的星蓝色水滴灵柩更是猛地一颤!其表面流淌的星辰道纹光芒大放,内部沉眠的星光人形轮廓似乎也轻微地波动了一下!
一股庞大、浩瀚、却又混乱不堪的意念洪流,如同决堤的星河,猛地从灵柩深处爆出来,瞬间席卷了整个空间!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