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这是一本杂记,倒不如说是一本人物自传。
因为里面的主人公就是南域散人。
据其上所述,这位南域散人原本是齐云国一个二流宗门的内门弟子,家里有钱有势,老爹在玄镜司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儿,一家人的日子那是过的风生水起。
其实这也是齐云国当今各大玄门招收弟子的缩影。
如果你靠着自身努力亦或者得了机遇成为了玄者,但家里没权没势,那么最多只能进入三流宗门,成为外门弟子。
再或者就像南域散人这样,家里有点小权势,并且在玄朝里有点人脉,那么就可以进入二流宗门修行。
再往上的一流宗门,普通人那是想都不要想,光有权有势还不行,悟性还得拔尖,除非你爹是玄镜使千夫长,那估摸能在里面混个外门弟子当当。
所以,按南域散人自己的话来说,他们家虽然风光了几年,但那只是普通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幻想体验罢了,放在齐云国,那简直可以说是微不足道。
他就这样平平静静地在那个小宗门修炼了五十六载。
期间有杀戮,也有机遇。
一直修到了炼精期第八层的境界,按玄者的年龄来说,此时他正值壮年,炼丹期指日可待。
可惜的是,到了他五十七岁这年,宗门突变故,被另外一个敌对宗门给灭了。
家里因此受到牵连,母亲惨遭杀害,父亲则遭同僚陷害坐牢,他受了重伤,境界跌落,因此被迫带着一些家底儿逃往璃国。
途中用了一些手段隐蔽修为,这才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了四大宗庙之下分庙里的一名普通义客。
“这遭遇……竟然和我差不多……”
江真看到此处,心中萌出一股同命相连之感,本来都快要失去兴致了,便又继续耐着性子看下去。
就说这南域散人,在寺庙里躲了一年半载,等伤势好的差不多了,境界也恢复了,可他并没有离开。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
他受的伤势很重,原本是不可能治好的,境界可能一辈子都会停留在炼精期六层,直到死去。
可他有一天突然现,只要每天在心中观想浮屠真迦法像,伤势就会有所好转。
至此,他彻底迷上了浮屠道,甚至最后,慢慢展成了沉沦的地步。
他把自己藏好的,从家族里带来的所有值钱的东西,全都供奉给了寺庙。
从那以后,他的伤就彻底好了。
南域散人对浮屠道的痴迷日渐加深,连四十多年来每日修炼的功法都开始嗤之以鼻,全部换成了寺庙传授的各种经文。
按照寺内僧人的说法,这种经文每日念诵,长此以往坚持,浮屠真迦才会感受到真诚,才会降下馈赠“浮屠眼”。
只要有了浮屠眼,才算是真正的浮屠道。
南域散人从那之后,每日除了观想念经,便是跟着老僧们学习“度法事”,见多了寺庙为亡者诵经祈福,只当这是积累功德的正道。
直到那年冬天,山下镇子里接连出了怪事,先是粮商夜半被劫杀,接着是书生赶考途中坠河溺亡,桩桩件件都透着诡异。
镇民惶恐,便请了寺庙的老僧下山做法事,度横死的亡魂。
南域散人也跟着同去,负责处理一些粗枝末节的琐事。
夜里他在临时住处整理衣物,无意间现老僧们房里藏着一封密信,上面竟是与镇外山匪的约定。
先由山匪按老僧指点的时辰、地点动手杀人,再由寺庙“及时”赶来度,既能让镇民感恩供奉,更能借“度横死之人”赚取双倍功德。
信末还写着:“下一个,可寻那铁匠之子,其生辰八字与‘煞星’相冲,度后功德尤甚。”
南域散人只觉一阵反胃,他攥着密信的手止不住抖,一怒之下再不掩饰修为,把那些老和尚全给杀了。
……
“我之后连夜趁着大雪掩盖脚印,逃离了镇子,从此再也不敢沾半点浮屠道的影子。”
“我真怕自己哪天也成了被“借刀”的对象,或是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帮凶。”
“事后,我猜测,浮屠道境界精进的方法,或者是增强实力的方法,不同于其他玄者。”
“他们或许需要度亡魂来向浮屠真迦赚取功德,这样才能有所提升。”
“同时,他们还可以互相传递功德,我之前就亲眼见过一个游历四方的小和尚,归寺之后,好像就把他自己身上积攒的功德传递给了老和尚,老和尚霎时间便提升了一层境界,实在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至于这番猜测几分是真,几分是假,我就不得而知了,只能留给其他人去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