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会在路过一片长满了向日葵(如果这个时代有的话,或者类似的奇特花卉)的田野时,停下来啧啧称奇,以为是什么“神仙花朵”。
他们会在品尝到一些从未吃过的、带着浓郁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时,吃得是狼吞虎咽,赞不绝口,甚至……还会为了抢最后一块点心而“大打出手”(当然,只是闹着玩的)。
他们还会在一些民风比较彪悍的地区,因为听不懂当地方言,或者因为一些小小的文化差异,而闹出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误会和……嗯,小小的“冲突”?(幸好有沈炼这个“武力担当”在,才没有酿成大祸)。
就连林小树这个“小总管”,也在这漫长的旅途中,展现出了他那与生俱来的……“社交牛逼症”!
他凭借着他那张能把死人说活的“三寸不烂之舌”和……嗯,那副天真无邪、人畜无害的可爱模样,竟然……与沿途遇到的各种三教九流的人物,都打成了一片!
有走街串巷的货郎,有赶着骡车贩运货物的商队伙计,有在路边茶馆里说书唱戏的民间艺人,甚至……还有一些看起来就不好惹的、腰佩钢刀的江湖豪客!
林小树总能用他那独特的“魅力”,从这些人嘴里,套出各种各样……嗯,有用的或者……没用的“情报”和“八卦”!
比如,哪个州府最近又闹了水灾,哪个县城的米价又涨了,哪个山头的土匪又出来“打秋风”了,甚至……京城里哪位王爷又纳了第十八房小妾,哪位大臣又因为贪污被抄了家……
这些“一手信息”,虽然真假难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林晓晓对这个时代更深层次的了解。
而沈炼(沈默),则大多数时候,都只是安静地……充当着一个“合格的听众”和……“可靠的保镖”。
他会默默地为林晓晓打点好行囊,安排好食宿,处理好路途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麻烦。
他会在林晓晓因为看到百姓疾苦而心情沉重时,无言地递上一杯热茶,或者……轻轻地握住她的手,给予她最温暖的安慰。
他也会在林晓晓因为现新的作物品种或商业机遇而兴奋不已时,用那双深邃的眸子,静静地注视着她,分享着她的喜悦,眼神中充满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宠溺和……与有荣焉的自豪。
虽然,他依旧是那个不爱说话的“闷葫芦”。
但林晓晓知道,这个男人,早已……将她融入了自己的骨血之中,成为了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的心,早已……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无论前方的京城之路,有多么的……波谲云诡,暗藏杀机。
只要有他在身边,她便……无所畏惧!
第二百四十二章:途中遇不平,晓晓沈默再“行侠仗义”
车队行进了十数日,渐渐离开了南阳府的地界,进入了中原腹地。这里的地势较江南平坦了许多,官道也更加宽阔平整,但沿途的景象,却……并非如林晓晓想象的那般富庶安宁。
或许是因为近年来天灾人祸不断,又或许是因为……朝廷的某些政策失当,导致中原地区的民生,也显得有些凋敝。
他们时常能看到一些……衣衫褴褛、面有菜色的流民,在官道两旁乞讨,或者……在荒废的田地里,艰难地挖掘着野菜和草根。
偶尔,还能看到一些……因为苛捐杂税而倾家荡产,被迫卖儿鬻女的……人间惨剧。
这些触目惊心的景象,让林晓晓的心情,也变得越来越沉重。
她虽然也尽自己所能,拿出一些干粮和铜钱,去接济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苦难百姓。但她知道,这……不过是杯水车薪,治标不治本。
要想真正改变这一切,就必须……从根源上,解决这个时代的贫困与……不公!
这日傍晚,车队行至一处名为“野狼坳”的荒僻山岭。此地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据说……常有剪径的盗匪出没。
天色已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林晓晓和沈炼(沈默)商议之后,决定……就在这山坳里一处相对平坦开阔的避风处,暂时安营扎寨,歇息一夜,待明日天亮再继续赶路。
那些来自杏花村的护卫队员们,虽然也有些紧张,但在沈炼(沈默)这位“定海神针”的镇定指挥下,倒也……有条不紊地,扎起了帐篷,生起了篝火,开始埋锅造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林晓晓则和林小树一起,在附近的山林边缘,采摘一些可以食用的野菜和菌菇,准备给大伙儿改善一下伙食。
就在她全神贯注地在一处潮湿的腐木下,现了几朵品相极好的野生香菇,心中正暗自欢喜之际,一阵……凄厉的哭喊声和……男人的怒骂殴打声,突然从不远处的山道拐角处,隐隐约约地传了过来!
“出事了!”
林晓晓和沈炼(沈默)几乎是同时心中一凛,对视了一眼!
沈炼(沈默)二话不说,身形一晃,便如同猎豹般,悄无声息地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潜了过去!
林晓晓也连忙跟上,同时不忘低声嘱咐林小树:“小树,你快回去告诉张铁叔他们,让他们提高警惕,准备好家伙!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林小树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小脸蛋绷得紧紧的,用力地点了点头,便像只小兔子似的,飞快地跑回了营地。
林晓晓则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跟在沈炼(沈默)身后,拨开茂密的灌木,从缝隙中朝山道拐角处望去。
只见……那里,赫然上演着一幕……令人指的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