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倭国浪人一看就不是弱者,倭国的炼钢技艺,华夏的确不如。新铸的刀,同样的材料,华夏的就是不如倭国的锋利,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承认。
三人面无表情,军刺在手,武士刀又有何惧?倭国浪人冲杀而来,三人怒吼一声,各守一面。
冲在最前的倭国浪人,武士刀迅速斩杀而至,李建仁不退反进,军刺一扬,与武士刀的撞击碰出阵阵火花。
挡下一人的武士刀,另外一名浪人横扫而来,眼看武士刀就要到达李建仁腰间,李建仁一个不可思议的侧弹,双脚夹住浪人的脖子一甩,就将浪人放倒在地。
而手中的军刺,居然莫名奇妙的出刺进了之前那名浪人的胸口。在别人看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其实不然,李建仁常年的锻炼不是白费的。
他的身子,已经灵活到比专业运动员还要柔软的地步,肌肉的协调度一般人根本无法想象。所以,在普通人眼中的不可思议,对李建仁却是轻而易举。
倭国浪人震惊的看了一眼胸口的军刺,嘴冒着鲜血不甘的倒地而亡。
其他的浪人见同伴一死一被制,其中两人挥舞着武士刀向李建仁攻来,试图就下受制于李建仁的浪人。
李建仁手中救人,他们打错了主意。李建仁身体一个翻滚,险险的避开两人的攻击,双腿一收,军刺从被夹得快窒息的浪人喉咙上划过。
噗嗤一声,浪人咽喉被割断,但李建仁却觉得这样是便宜了鬼子,军刺眼花缭乱中废了浪人的手筋。
“八嘎……”浪人的惨叫,让其他人心寒,太狠了,人已经注定要死了,李建仁还有多费手脚断他手筋,只为了让他承受更多的痛苦。
“我遗憾自己晚生了几十年,没有几乎在战场上屠戮你们这些倭狗,但今日,也一样,凡是在场的倭狗都要死。”
李建仁眼睛闪烁着冷冽的寒芒,倭国帝国主义入侵华夏的几年中,华夏民族惨死三千多万,其中两千八百多万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这样散尽天良的罪行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这样的仇恨,势必代代相传。
李建仁不是放不下仇恨,而是自从安倍龟儿子上台上,几次强行修宪,试图复活军国主义,这是对二战结束后定下的国际秩序提出挑战。
更重要的是,安倍龟儿子是二战结束,第一个没有对华夏道歉的首相,反而变本加厉,处处与华夏作对,试图吞并华夏领土钓鱼岛,又每年都到靖国神厕祭拜二战战犯,这无疑是罪无可恕。
当今社会,华夏正直和平崛起,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时机,不能战也不想战,李建仁不会因为个人情感而破坏国家的伟大复兴战略。
但,倭狗入侵华夏之心不死,更是充当米国的马前卒遏制华夏崛起。虽不能闹大事,但斩几个对华夏不友好,或者间谍,李建仁还是可以做的。
砍刀和罗刹没有这方面的想法,他们知道老大说战他们就战,老大说退他们就退。倭国浪人虽然不弱,但他们面对不是一般的武士,而是从枪林弹雨中爬出来的雇佣兵。
杀人手段,他们还太弱。李建仁三人的招式毫无花哨,一切以杀敌为目的,每一招每一式,都力求给敌人致命一击。
浪人不断的在惨叫中倒进血泊中,张家众人脸色苍白,做文职的他们,哪里见过这么暴力的场面。
惨叫声,倭狗那难听的谩骂声,伴随着残肢断臂乱飞,及那飞溅的鲜血,张家众人皆失去了思考能力。
他们现在才知道,自己惹到的是什么人。这些年,华夏和平无战事,让很多人以为军人只是穿着军装走个过场而已,所以张家人没有把李建仁放在心上,可现在,他们才发现大错特错。
这些强悍无匹的倭国浪人,以多攻少,又占据了武器的优势,但居然不是三人的对手。
短短一刻钟,三十多名浪人无一活口。张家众人脸色苍白的倒吸凉气,而千本樱成,愤怒的咆哮道“八嘎,你们敢杀害我大和民族的武士,我要到大使馆告你们,我要通告全世界,华夏肆意杀害外国友人,我要请国际制裁你们华夏。”
“鬼子,你当你是谁?安倍龟儿子?还是倭国天皇?日本大使馆离这里就两条街,你随时可以去。”
李建仁冷笑着丢掉手中的武士刀,点燃一根香烟不屑的扫视着张家众人。
“八嘎,我是良民,我要抗议,我要见倭国的大使。”千本樱成似乎有意在拖延时间。
“鬼子,你别白费心机了,三天的时间里,这里我说了算,跪下受死吧。”
李建仁要杀的人,任他还逃不过李建仁的手掌心。李老头既然说了有三天时间,那就是这三天时间里,李建仁拥有绝对的自由。
“千本先生,一定要杀了,他是军方的人,是来抓我的,一但我被抓住,你能想到后果。”
张正中真的怕了,他相信李建仁没有说谎。李建仁既然说三天时间里这地方是他说了算,张正中不会怀疑真实性,因为军人不屑于去说谎。为了活命,他只好把千本樱成拉下水了。
“原来如此,张先生请放心,我已经和大使联系好了,我大倭国的勇士们会送你们回东京。”千本樱成脸色一变,为了情报,只得受张正中的威胁。
“感谢千本先生,等我们一家平安离开华夏后,我必有厚报。”张正中大喜。
他是欣喜了,可李建仁的脸色更难看了。李建仁面带冰冷的杀机道“张正中,你已经不配做华夏人,不,你已经不是华夏人,你根本就没有做人的资格,你只配哈巴狗。”
堂堂一部之长,即便他选择自尽来逃脱制裁,李建仁都会对他有改观,可事到如今,已经无路可逃,张正中居然还没有悔意,可悲可叹更可恨,同时也可怜。
“李建仁,我懒得跟你废话,千本先生会为我张家主持公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