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章
他们前来拜访,是想问一问关于玉蜀黍的问题。
关于沈浩特别提起的玉蜀黍,两人做过一定程度的研究。
按照两人的看法,玉蜀黍的确有很高的产能,虽说不如水稻,但也足够优秀。
这样好的农作物居然被当做了观赏植被,简直暴殄天物。
而且玉蜀黍种植条件相对简单,绝对可以当水稻的平替。
只是对于玉蜀黍的种植细节两人想问问沈浩是否知道。
毕竟从头研究会耽误太多时间,若是有基本的模板,便可以在已经半成熟的模板上进行改进,这才是最好的选的。
这点沈浩还真知道,毕竟前世他在农科院的时候,学了不少有用的知识。
接着,三人进行各种探讨。
姜牧和姜穗父女俩本以为总院长只是讲解玉蜀黍。
可他们听着听着就发现总院长不仅仅给他们讲解可玉蜀黍的种植条件,而且的向外延展的知识也非常宽广。
特别是一些关于土质和温湿度以及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这些原本没有准确数据,在总院长的讲解下令两人茅塞顿开。
可两人不知道沈浩讲解的时候也很惆怅。
在没有精准数据的情况下,他只能用一些姜牧、姜穗父女能听懂的平替词来讲述。
可现代科学词汇平替古代词汇,真是太难了。
好不容易沈浩讲清楚,才将父女两人送走。
哪怕两人还想多和沈浩聊一聊。
但沈浩这边却说这两天他会规划一份数据图给农科院,这才让父女俩不甘心地回去。
沈浩揉了揉有些头疼的脑袋。
他算是明白后世科学总院院长总是吃各种补脑药,时不时还揉脑袋的原因了。
这么下去,他的脑细胞都要死完了。
快,动物内脏啊,他急需内脏补脑。
一想到内脏,沈浩挠挠下巴,说不定神话里的恶鬼喜欢吃内脏就是补脑呢。
这时,李清瑶走过来道:“夫君,我已经没什么事了,你回去科学院吧。”
沈浩微微摇头,声音不高却很坚定:“等你好了,我再走。”
李清瑶知道拗不过沈浩,便不再多说。
而且她知道沈浩将她还排在科学院之上后,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就在两人闲聊时候,突然天上落下雨滴。
雨滴从小变大,从稀疏变密集。
沈浩知道端午节过去,真正的雨季也该来了,特别是京州本就偏南,雨水量绝不会少。
原本前两年就干旱,今年雨水多也是好事,至少是个丰收年。
只是任谁也没想到,这雨下的,有点大了。
随着奔雷滚滚,降雨量逐渐增加。
五天后。
连绵大雨不停歇。
这期间,雨水只停歇两个时辰,几乎全天都在下雨。
从最开始下雨的时候,沈浩还觉得不错,天气湿润舒爽。
可随着雨水不停地下,沈浩双眸里流露出担忧神色。
五天了,这雨水不太对劲儿。
从昨天开始,沈浩便让人去检查京河的水位高度。
京河是贯穿整个大京的母亲河,如果京河出事,那大京会被淹没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到那时候,才是真正的民不聊生。
还好,目前京河的排水量依然在可控范围内。
并且大京的水利工程还不错,一些不错的水坝在京河关键的节点上,起到很好的防汛作用。
况且这么多年了,开国时候建造的水坝到现在也没出问题,应该不会出什么大事。
然而,不等沈浩彻底放心。
皇宫传来一条消息。
并不是京河出事了,而是大京稍微偏西北的地方有一条迅江传来可能决堤的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