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微臣想到一个法子。”财政大臣目光炯炯地看着景大帝,神情中带着几分犹豫,似乎有些话欲言又止。
“但说无妨,说错了朕给你兜底。”景大帝面带微笑,语气坚定地鼓励着财政大臣,示意他不必有所顾虑。
“大帝。”财政大臣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道,“咱们可以以大帝的名义行一种固定面额的欠条,以此来筹集资金。”
“啊!”景大帝闻言,不禁吃了一惊,眉头微皱,“这能行吗?会不会有什么风险?”
“大帝,请听微臣说下去。”财政大臣语气坚定,继续说道,“大帝的威望,如今已经如日中天,无人可比,大帝代表的是华夏帝国的信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嗯,这也是。”景大帝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大帝,”财政大臣接着说道,“虽然咱们的财政目前可以支撑这次打造巨船的计划,不过,咱们的财政在这之后恐怕会渐渐见底,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所以,为了帝国财政能够持续支撑帝国的高展,微臣经过几个月的深思熟虑和详细调查,认为行债券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债券?”景大帝有些疑惑,眉头微皱,“不是说欠条吗?怎么又变成债券了?”
“大帝,欠条只是一种民间通俗的说法,”财政大臣耐心解释道,“咱们以大帝的名义行的固定面值的欠条,实际上就叫债券,这是一种更为正式和规范的称呼。”
“哦,这样啊。”景大帝恍然大悟,脸上露出了笑容。
财政大臣见大帝笑了,心中更有底了,继续说道:
“大帝,如果单单行债券,普通百姓可能不一定愿意购买,咱们还必须要有足够的吸引力。”
“吸引力?”景大帝又有些糊涂了,不解地问道。
“大帝。”财政大臣耐心解释道,“咱们要有偿回报借款给我们的人,这样才能吸引他们购买债券。”
“难道咱们要送他们什么礼物吗?”景大帝非常好奇。
“大帝。”财政大臣说,“咱们借给百姓的债券,可以标注固定的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四年期和五年期,这样可以让百姓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期限。”
“这是什么意思?”景大帝有些摸不着头脑,眉头紧锁。
“大帝。”财政大臣继续解释道,“也就是说,咱们借了老百姓的钱,满一年后就要还清,以此类推,同时,咱们要付给老百姓一定的利息。借给咱们期限越长的,利息就越高,这样也能吸引更多的人购买。”
“啊?还可以这样操作啊!”景大帝感到新奇,他感慨地说,“爱卿,你们的头脑是怎么想到这么多事情的?”
“大帝。”财政大臣谦逊地说,“学术有专攻。例如带兵打仗,天下谁能与大帝相比。”
“哈哈。”景大帝大笑道,“虽然你有拍马屁之嫌,但朕喜欢听。不过朕想,你的利息制订千万不要过高,这样会让咱们的财政负担不起。”
“大帝。”财政大臣微笑着说,“微臣胸有成竹,微臣经过长期的测试和计算,确保咱帝国负担得起。”
“测试?什么意思?”景大帝又有些糊涂了。
“大帝,就是模拟财政赤字,测试咱们帝国的应对办法。”财政大臣微笑着说,“确保帝国国库丰盈,游刃有余。”
“那好!”景大帝点头道,“什么事都不能操之过急,你先行小量债券试一试,看看效果如何。”
“大帝。”财政大臣说,“微臣从来都是谨小慎微,但又要大胆想事,确保每一步都稳妥。”
“不过朕想,如果咱们这次大行动收获不大甚至失败,那么国库空虚,你怎么应对?”景大帝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大帝!”财政大臣说,“只能做些非常手段了。”
“啊?”景大帝说,“什么意思?难道你要赖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