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石头,垒起了一个简陋的灶台。
我们开辟了一小块荒地,撒下了之前逃亡时,偶然得到的一些不知名的种子。
我们开始了一种,近乎于“隐世”的生活。
在这里,没有战争,没有难民,没有英雄,也没有皇帝。
这里,只有日出日落,云卷云舒。
只有山间的风声,林中的鸟鸣。
在这里,我那颗被乱世的血与火,冲击得几乎要破碎的道心,终于得到了一丝喘息。
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的“道”。
我的“真如来”之道,在于映照真实,洞悉本源。
但在这个“真实”本身,就是伪命题的世界里。我越是去看,就越是痛苦。
梁凡说,他的道,是“不看”。
我一直以为,“不看”,就是压抑自己去探究真相的欲望,就是用“角色”的视角,去麻木地接受一切。
但在这座无名道观的,无数个寂静的日夜里。
我渐渐地,有了新的领悟。
真正的“不看”,不是拒绝。
而是,超越。
当我不再执着于,分辨“真实”与“虚假”的时候。
当我不再纠结于,“剧本”与“角色”的时候。
我发现,我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
我开始“看”山。
我看到的,不再是“祂”设定好的,地理风貌。
我看到了,山石的纹理,看到了它在亿万年的风雨中,被雕琢出的,沉默的语言。
我开始“看”水。
我看到的,不再是“祂”设定好的,生态系统。
我看到了,溪水的流动,看到了它从山巅汇聚,奔流入海,再化为云雨,回归山巅的,永恒的循环。
我开始“看”风,看云,看一棵树的生长,看一朵花的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