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鸿升听到这话,又想起了刚刚杜处长和他说过的西吴地产,以及之前程竹和他提到过的东港地产。
瞬间便明白了这位省委书记的意思。
“书记,咱们西山省是能源大省,以往的经济支柱都是放在能源行业。”
“每年,兄弟省份在过冬需要煤的时候,也是找我们来借。”
“凤城这边的大型国企,以及民生的支柱产业也都是煤炭……”
“我的想法是,在保住能源产业现有格局的情况下,去发展一下别的产业!”
“比如房地产行业!”
听到“房地产”这三个字后,李玉清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
“能源产业是我们西山省的支柱产业,必须全力发展。”
“国家的建设,兄弟省份的需求,都是要优先满足的!”
“我知道这些年来,西山省吃了不少亏,很多兄弟省份的钱,都没拿回来。”
“但你必须要清楚,西山省的煤,就等于他们的血管。”
“没有这些煤,他们的发展怎么可能好!”
“总指挥说过,先富带动后富,沿海省份有海运的优势,在经济发展上,符合现代化的出口需求。”
“他们是先走了一步,但我们也会马上跟上!”
“这就和父母养孩子是一个道理,孩子多了,父母肯定是管不过来的!”
“但先让那些个子高的、聪明的,发展起来,让他们带动其他的兄弟一起发财,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这种事情,不要有怨言!”
曾鸿升立即表示:“书记,您说的这些我都懂,我是党员,我知道国家发展的重心在什么地方,我一定会回去督促他们,让他们增产!”
李玉清说了这么说,其实就是让曾鸿升想办法,让那些能源大企增产。
一方面,需要他们有足够的余量去支持那些沿海省份的发展。
让他们拿到更多平价的能源。
另一方面,也需要有多余的资源,去市场上贩卖,去增加本省的GDP!
经济发展速度,永远是考核一个领导干部的重要指标。
曾鸿升表态完后,又一脸为难的说道:“书记,我说句话让他们增产简单。”
“可这些年,国家不仅要求我们发展经济,还有环保,还有安全,还有其他一些指标。”
“企业那边也是有苦难言啊!”
“想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将这些指标也顾虑到,需要不少钱,您看……”
李玉清立即表示:“钱,没有!”
没有!
没有你说个DER啊!
曾鸿升立即点点头,这样的结局,其实他一开始就清楚。
国家给能源企业投的钱,这些年已经越来越少了。
国家的重点方向,不在这上面,西山的能源企业想要继续发展,就必须依靠自己。
可运出去的煤,大部分都收不回来钱,还不能不给。
这日子,确实难过啊!
李玉清随即说道:“鸿升啊!我知道这不是个轻松的事情,但我们党员,做的就是难事,做的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想想我们的先辈,他们的在各方围剿下生存下来,容易吗?”
“不容易!”
“他们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为什么做不到?”
“做事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要一味着想着和国家伸手要。”
“这不是一个党员该做的事情。”
曾鸿升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