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清这第一个问题,可不是随便问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本来便是曾鸿升为了转正,所特意告诉杜秘书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必然对自己极为有利。
而且,这件事还涉及到了程竹和吴家。
目前为止,程竹和吴家他暂时都不想对付,是属于拉拢行列。
但他的直觉告诉他,不管是吴家,还是程竹,都非常的危险。
而现在的曾鸿升,无疑是程竹和吴家押下重注的人。
若是能让曾鸿升为自己所用,给吴家种一个钉子,让程竹安安心心的为自己所用,那是多好的事情啊!
而这其中的关键,便是曾鸿升。
所以,曾鸿升的这个消息,很重要。
曾鸿升听到这话,脸色未变,但心下已经升起了一丝无奈。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
那个时候,他还将自己当作黄老的人,是一心一意要跟着黄老干的。
可在知道自己转正最大的问题已经解决,且黄老并不是真心想要帮他,眼前这位玉清书记还是吴家付出大代价帮忙搞定的后。
他的立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以说,在没有开会之前,他想的是如何依靠黄老的关系,疏远吴家,与李玉清站在统一的战线上。
而现在,他想的是如何在进入常委会后,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派系。
毕竟,他一个副省级城市的市委书记,一个省纪委书记,一位副省长,若是再加上吴家在背后的帮助。
完全可以建立一个不输于吴家帮的势力,最起码也不会比凤城帮差。
而程竹也多次说过,这段时间李玉清的重点工作,便是肃清西山省的本土势力,建立一个由京都势力掌控的西山省最高领导班子。
到了那个时候,不管是凤城帮,还是吴家帮,都被迎来史诗级的削弱。
甚至,有可能成为历史的名词。
在这种情况下,他就更没有拒绝建立自己势力的理由了。
而李玉清,也不能将所有西山本土势力全部瓦解。
拉拢一部分,打击一部分,是必然的选择。
而自己这个刚刚因为在他的“帮助”下上位的凤城市市委书记,便极有可能成为那个本土势力的代言人。
心态的转变,让曾鸿升的想法也彻底改变。
如果可能的话,他是不想回答这个问题的。
可李玉清既然提出来了,那就必须给对方一个答复。
“玉清书记,不瞒您说,今早我就是来递投名状的!”
听到“投名状”这三个字,李玉清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今早那个时候,曾鸿升说那番话,只能是这一个理由。
而且,必须亲自和自己说。
这里面必然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即便没有,也没有关系,曾鸿升能说出“投名状”这三个字,就等于是彻底倒向了他。
这,便是今天最大的收获。
吴家,即便你付出了那么多的代价,也是在为我打工。
你们,终将成为历史的名词。
李玉清现在虽然非常的高兴,但依旧表现出了一副严肃、认真,且温怒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