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宛晨首先带着家人们参观了燕园宿舍,让他们感受一下大学生活的环境。接着,他们一同前往京大着名的景点,如博雅塔、未名湖、华表、图书馆和百年讲堂等。每一处景点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令家人们流连忘返。
尤其是楚姥姥,她对京大充满了好奇与热爱。当看到博雅塔时,她不禁感叹其雄伟壮观;漫步在未名湖畔,又被湖水的清澈所吸引。然而,最让楚姥姥兴奋的还是京大的西校门。她觉得相比于其他景点,这座校门更为古朴庄重,上面镌刻着的"京市大学"四个字更是给人一种肃穆之感。
于是,楚姥姥兴致勃勃地拉着楚宛晨在西校门前拍下了许多照片,仿佛想要将这份美好永远定格在镜头里。在她眼中,无论是博雅塔还是未名湖,都不如这四个大字来得直接明了。或许对于老一辈人来说,校名才是一所学校最具代表性的标志。
随着游览完最后一个景点,一家人在京市的旅程也渐渐接近尾声。面对即将到来的分别,楚姥姥表现得十分豁达。她常说:"又不是生离死别,何必搞得哭哭啼啼呢?"这句话如同一阵清风吹散了原本有些感伤的氛围,使得大家的心情顿时轻松起来。
华国,一个拥有无尽魅力与神秘色彩的国度,蕴藏着无数令人心驰神往的胜地。就在不久前,姥姥一行人迅速敲定了旅程的下一个目的地——吉省。
那片土地不仅承载着姥姥童年的回忆,更是她深深眷恋的故乡。然而,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自父母亲和弟弟离世之后,数十年间她都未曾踏足过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如今听闻故乡尚有亲友在世,姥姥便毅然决定重返故里,探访那些许久未见的亲人。
远在吉省的亲戚们得知姥姥即将归来的消息后,兴奋不已,早早地开始筹备迎接事宜,翘首以盼她们的到来。
而此时此刻的楚宛晨,则满脸无奈地聆听着三位长辈热烈的讨论,心中不禁涌起一种置身事外的孤独感。仿佛自己只是这场亲情盛宴的旁观者,无法真正融入其中。
可怜的楚宛晨很想跟着姥姥他们一起去吉省探亲,但她没两天就要开学了,又看到手机里导师才给她发的信息,一时间她就更加难受了。
电话
姥姥做事向来干脆利落、毫不拖延,一旦确定好目的地,便迅速将所有行李整理妥当。次日清晨,她身背行囊,拖拽着楚姥爷与邵文心,脚步坚定地登上了自家那架豪华私人飞机。而可怜的楚宛晨,则被孤零零地丢在原地,望着飞机远去的背影,一脸茫然失措。
夜幕来临,灯光亮起,楚宛晨终于拨通了未婚夫的电话,向他大倒苦水,诉说自己被抛弃的惨状,还一把鼻涕一把泪(夸张手法)地描述着心里的烦闷和委屈。好在未婚夫很通情达理,不仅耐心地听着,还温柔地安慰她,这才让楚宛晨心里稍微好受了些。
那边的三人正兴高采烈地继续着他们的旅程,仿佛有无尽的欢乐等待着他们去探索;而这边的楚宛晨却只能满脸哀怨、垂头丧气地返回学校上课。楚宛晨作为一名博士生,虽然每个月都能拿到一定的补助金,但她也不得不接受开学时间比本科生更早的现实。
与楚宛晨这位满腹牢骚的"打工人"一同返校的,还有她的那几位"好"室友。她们由于好几门课程不及格,所以必须提前到校参加补考。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并不情愿参加补考。这其中的原因不仅仅在于挂科会对每年的评优产生负面影响,更关键的是,京大的补考实在太难通过了。
从题目难度来看,其实和之前的期末考试相差无几。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期末考试通常会有平时成绩的加成。如果总成绩不够理想,那么老师会适当地给予更多的平时分数,以尽力提高考生的成绩,从而降低挂科率。但补考就完全不同了,它纯粹依赖于实际成绩,没有任何额外的加分机会。
考多少分那便是多少分,是否能够考过完全取决于考生自身的能力水平。姚心怡等几人过去或许具备这样的实力,但学习就如同逆水行舟一般,不进则退。
为何总有一些人声称人类知识储备最为渊博的阶段是高三时期呢?原因就在于许多人进入大学后便有所懈怠。
曾经那些只需看上一眼就能解答出来的题目,如今即便是费尽心思、绞尽脑汁恐怕也无从下手。606宿舍的这三个人平日里上课并不专心听讲,作业之类的更是直接借用他人的来抄袭完成,连习题课也是敷衍了事、蒙混过关,如此一来,脑海之中自然是一片空白。
当期末考试成绩公布之后,她们心中的确有些慌乱。
于是乎,几人打算趁着寒假期间加倍用功、努力复习,力求在补考时顺利通过考试。然而,寒假期间恰好赶上了华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在这段时间里人们理所当然地要尽情享受美食和娱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这三个人玩得太投入了,竟然把复习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此刻他们才如梦初醒般地开始临时抱佛脚,但京大的考试岂能如此轻松应对?稍微应付式地复习一番就想通过考试简直就是痴人说梦。等待他们的必将又是一次惨痛的失败——挂科与重修。
大一阶段课业繁重异常,既要学好当前正在学习的课程,又要兼顾那些需要重修的科目谈何容易啊!更糟糕的是,在大学里重修可不像中小学那般免费。
根据京大的规定,普通学生每重修一个学分就要缴纳200元华国币的费用;而对于留学生来说,则高达400元之多!要知道,大学里极少有仅需修习一个学分的理论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