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枝有些失望。
可她在来这一趟之前,心里就已经有了这个答案了。
当年这个三女儿跪在原主身前,求亲娘别把她卖了。
她死死的抓着亲娘的衣服,连声哀求,脑门都要磕烂了。
可原主却为了那点钱,为了让她放手,说尽了难听话。
这个女儿,是恨着宋金枝的。
赵氏把李妈妈喊到一边去,低声说:“你就不能把人喊出来,好歹也让他们见一面呐。”
李妈妈摇头,“你是不知道,她女儿在孙家,也是个能说得上话的,我是什么身份,哪儿有资格把她请出来。”
赵氏一喜,“素英做姨娘了?”
“那倒没有。不过她现在老夫人跟前当差,是老夫人院子里除了主子最大的丫鬟,你说我请不请得动。”
宋金枝眉心狠狠一跳。
她一把抓着李妈妈,问:“昨天佛灯节,那个搀扶着孙老夫人的大丫鬟,就是她吧?”
李妈妈把手甩开,“见过不就得了,还找上门来追问。当年要是舍不得,何须把女儿卖了。”
说罢,李妈妈连赵氏都不理,就这么回去了。
侧门砰的关上,只有下赵氏满脸尴尬。
“老姐姐,你看这……”
宋金枝摇摇头,“算了。回去吧。”
长安仰着小脑袋,问宋金枝。
“奶奶,你想见她吗?”
宋金枝一下子哑巴了。
她想,要不也不会来这一趟。
可素英不想见,那就算了吧。
来见她,只是想着如果这个女儿过的苦,自己就想办法把她买回来。
可素英已经是老夫人跟前的大丫鬟了,日子过的必然不差。
如此也好。
宋金枝拉着小孙女,嘴角挂着牵强的笑。
“走吧,回家。”
长安回头,频频看向那扇侧门。
等她们走出拐角,侧门被人打开,一道身影追出来。
是个女子,模样跟宋金枝有六分相像。
她追到路口,踮着脚的往人堆里找,却再也找不到宋金枝的影子了。
宋金枝跟赵氏付了钱,拿了蚕,这才又坐了马车回来。
来往接送赶路人的马车都是停在驿站外的,宋金枝才刚把长安抱上马车,又帮着赵氏把买来的幼蚕盒子一个个的搬到马车上。
刚才她就看见旁边有几个人匆匆的往驿站里去,片刻后,这些人又欢欢喜喜的出来,每人手里拿着一封信。
宋金枝问车夫,“这些人怎么来这个地方拿信?”
因宋金枝赶着回去,所以直接租了一辆马车,价钱也比平时接散客高不少,车夫心里高兴,也乐意回答宋金枝。
“他们都是来拿参军家人寄回来的家书。”
宋金枝心下一沉。
可原主那个二儿子的家书为什么一次都没往家里寄过?
“这些家书多久能寄回来一次?”
车夫笑道:“那可说不准,想家想媳妇儿的寄的就勤快一些,也有些一年半载的都不会寄一封回家。”
宋金枝上了马车,又往那边看了一眼。
“怎么知道都是参军的家人寄过来的呢?”
“大娘你不知道?朝廷的规矩都是这样的,军中来往的信件都是往驿站进出,有人专门看管这些,也不怕丢失。要是多年没有写信回家,那大概就是战死在前线了。”
宋金枝心头一紧,喉间好像哽着什么,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了。